迷惘的時候,唯有向前才能刪去錯誤選項 — 針織設計師黃郁媚Yu Mei Huang

隨著坡道彎入台北天母的窄巷,Mei的工作室,A Stone 前身為美軍駐台時期以石頭為建材基底的高挑建築——步入大門,輕柔的光線隨著天候流動,以不同姿態灑落牆面;窗外大把的綠意不經意蔓延進入屋內,停留在Mei一手打理的傢俱擺飾與針織作品上。寬敞而寧靜的空間,流露出些許遺世獨立的氣息。

其實並不存在某一個瞬間告訴自己:針織創作就是我想做的事情

這是針織藝術家黃郁媚(Mei)忙碌的其中一日——打開到貨包裹,於工作室盤點、整理素材之餘,還需確認針織服裝的案件進度,並籌劃下一檔展覽的細節。長年在海外工作的Mei坦言,自己從未想過,在 2020年返台等待國際簽證期間,舉辦展覽「Loop in Progress 弧線前進」後,竟然會順勢留在台灣將近一年。以 A Stone 作為新的出發點,近期更忙於策劃林宥嘉演唱會的服飾設計,「一切都出乎意料」,Mei 笑著回顧。

常見的織品(Textile)製作方法有梭織(Weaving)、針織(Knitting),前兩者是許多大宗布料的製作方式,而簇絨 (Tufting) 在近代則常應用於地毯製作,用以節省時間、人力成本。Mei善於結合傳統針織技法於服裝、掛袋等創作中,作品曾兩度於 2018 及 2020 年登上英國倫敦時裝周,然而,回顧過去至現今的狀態,「其實並不存在某一個瞬間告訴自己:針織創作就是我想做的事情」,Mei緩緩說道,一切都是不斷探索而來的,並且,至今她仍舊身處探索的路途中。

 

針織是對於心理層面的關注,也是療癒自己的過程

自高中開始,Mei 便對藝術、設計領域很感興趣。常往畫室跑的她,當時嚮往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因此大學進入織品設計系專攻毛衣設計。有著異國夢的 Mei,接著遠赴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CA)就讀碩士班,得幸於這段時期,Mei覺察到自己對於創作的思緒逐漸清晰 ——  一般服裝設計(Fashion Design)的創作邏輯其實與紡織品(Textile Design)不盡相同,服裝設計是從「尋找」布料開始,而針織設計是從「製作」布料下手。Mei發現,「一件服裝不見得需要很『有趣』的布,很多時候,需要的只是平實的布料加上一個創作亮點。」

而 Mei 口中的「創作亮點」,經常來自她對人們心理層面的關注。「我本身很躁動,做針織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可以冷靜下來。」從自己身上出發,Mei創作的關注面向曾以藝術治療為題,意即透過藝術等媒介,去探索個人的問題和潛能,甚或達到身心療癒的感受,作品「ADHD」因而誕生。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一種相較於同心智年齡者,專注力更難集中、難以控制自身行為的心理與神經疾患。藉由思索人之於服飾間的互動,Mei透過鮮明的色彩、在織品邊緣加上無數個可以打結的扣環,達到將人們的轉移注意力到物件上的效果。

揣摩穿著者的感受常是Mei最注重的創作環節。相較於其他設計,如工業設計是以考量人們的「使用情境」作為出發點進行設計,「服裝設計似乎有著某種英雄主義的展現,隱含許多設計師想傳遞的價值、風格在其中。」因此,Mei 的另一項作品,「一個療癒的空間 A Therapeutic Space」關注更多服飾與穿著者之間的關係。創作過程中,Mei 藉由多次自己與他人試穿的經驗,揣摩如何藉由針織服飾帶來視覺、觸覺上的療癒效果,不過,「先被療癒到的,往往是自己,我期望透過展現自己被療癒的過程,讓大家看見作品時,也能進入被療癒的世界。」

Mei精心打理的廚房一角・林俞歡/攝影
林俞歡/攝影
Wei Wei Chen / 攝影
A Stone開闊的空間讓室外綠意一覽無遺・林俞歡/攝影
工作室窗外的陽光折射賦予光影更多層次・Wei Wei Chen / 攝影
林俞歡/攝影
針織藝術家Mei於A Stone工作室・林俞歡/攝影
林俞歡/攝影
林俞歡/攝影
Mei展示於工作室的作品——編織小袋・Wei Wei Chen / 攝影
Wei Wei Chen / 攝影


迷惘的時候,唯有向前才能刪去錯誤選項

擁有豐富海外工作經歷的 Mei ,一路上並非始終順遂。

回想起在 RCA 畢業前夕,面對未來的不確定讓 Mei 感到焦慮,「服裝設計界有川久保玲等代表人物,但我想像不到一個針織藝術家的典範,我的內心其實迷惘到不行」。當時啟蒙 Mei 的 RCA 系主任直白地說,「這個世界已經不缺一位服裝設計師了,你必須把自己的特色放到最大,除了服裝,針織在雕塑、表演藝術都有上百種發展的可能性」,成為 Mei 找尋未來方向的指南針,引領她持續在不同國界間探索針織設計的多元潛能。

早期(2015)在日本的工作經驗為 Mei 的針織技術供給了養分;在紐約的期間則為她奠基了與客戶溝通、提案的基礎;畢業後在英、法觀察許多獨立針織工作室的運營,才發覺,這就是她心生嚮往的工作環境。

「觀察了身邊的人,我發現很武斷地知道自己在追尋什麼的人,是少數」,「但沒辦法只靠思考來解決迷惘,我仍會一頭栽進針織的世界,忙碌到幾乎沒有時間休息。」擁有高執行力的Mei認為,並沒有一個命定的瞬間能夠確認自己想成為的模樣,唯有不間斷的嘗試,才能刪去不適合自己的選項,直到現在,感到迷惘的時候,Mei 都未曾停下。

 

感受到自己快要乾涸,或許就是需要慢下來的時候

承襲著「不斷向前」的性格,現今成立自己工作室、開設工作坊的 Mei,行事曆上幾乎不見空檔。然而,隨著忙碌的生活即將持續到歲末,Mei 這才意識到,「感受到自己快要乾涸,或許就是需要慢下來的時候。」

每當這樣的狀態出現,Mei 總會想起在歐洲的日子,「歐洲從事織品設計的人相對比較多,當然也更容易找到擁有共鳴的人,在台灣工作,有時候,會感覺找不到同伴」,Mei 懷念地說,「在倫敦,日常隨處都是成長的養分。」形形色色的音樂展演、畫展都是心靈充電的來源,「在台灣可能要相對有意識的去做這些事」。

若能暫時放下針織藝術家的身份,選擇一種生活狀態,Mei 嚮往遊牧式的生活。回憶起自己在歐洲期間,將針織器械搬上露營車,打破針織藝術家無法隨地移動的工作特性,那樣自由的工作型態,似乎是讓靈魂再度活過來的因子。停開工作坊近兩個月,現今的 Mei 正在思考如何讓針織設計以更多元的樣貌存在於生活中,發展出更多可能性。可以肯定的是,這場歇息,亦將無法拘束Mei近乎滿溢的行動力,反而將是帶領她的創作前往下一個遠方的契機。

高挑的室內空間不時透進柔和的日光・林俞歡/攝影
Wei Wei Chen / 攝影
Wei Wei Chen / 攝影
牆上貼滿的工作備忘・Wei Wei Chen / 攝影
林俞歡/攝影
林俞歡/攝影
林俞歡/攝影
Wei Wei Chen / 攝影
Wei Wei Chen / 攝影
Wei Wei Chen / 攝影
林俞歡/攝影
Wei Wei Chen / 攝影
工作室外的露天泳池,Mei時常在這裡放鬆充電・Wei Wei Chen / 攝影
林俞歡/攝影
遺世而獨立的A Stone就藏在此大門之後・Wei Wei Chen / 攝影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