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家

富邦美術館開幕首展:透過羅丹的眼與手,緘默在褶皺紋理間的真摯情感

五月初的台北,一座白色基地在信義區A25園區一隅悄悄現身;這是歷時十年籌備、總坪數達3000坪的富邦美術館。這座輕盈的美術館結合了白色的展館建物與園區內的天然植栽與步道,以「城市森林」為設計概念,將大片綠意還予城市。建築設計為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倫佐.皮亞諾(Renzo...

與地面之間的親密協議:英國藝術家安東尼・卡羅 Anthony Caro

安東尼・卡羅爵士( Anthony Caro )在二十世紀雕塑發展史上扮演關鍵角色。1960 年代初,他開始將創作直接擺放於地面、色彩鮮明的抽象鋼鐵雕塑,取消基座的做法打破雕塑的觀看方。他的實驗媒材涵蓋鋼鐵、青銅、鉛、銀、陶、木材以及紙上創作,不斷重新改寫抽象雕塑的型態。...

雪白的流動體感:何宇森以詩性探索雕塑新語彙

想像在南國飄下雪來,輕柔的雪漸層地覆蓋於植物上,經過層層包覆後,漸漸模糊了植物本體的樣貌,變得既抽象又迷人,擁有無限延伸的想像。雪也是水的其中一種型態,保留水流動變化地特色,沒有既定的形狀,自由地隨著所依附承載的主體轉換狀態樣貌,隨著時間、 溫度、環境而變化。 身體感知的激發 —— 南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