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坡里(Napoli)是義大利最具爭議的城市之一,貧富的落差、黑手黨的控制與腐敗行政,這些標籤成為遊客口中的浪漫混亂。但對在地居民而言,這座城市的混亂並非奇觀,而是戰後與地震之後被迫留下的生活遺痕。
1943 年盟軍對拿坡里展開密集轟炸,城市被夷平超過三分之一,無數的老房倒塌、街道崩壞。戰後,拿坡里成為歐洲第一座成功驅逐納粹的城市,居民用磚頭、木板、甚至船隻殘骸暫時性的修繕建築,但經濟崩潰,許多人無力重建,只能在碎裂中將就著生活。1980 年伊爾皮尼亞大地震再度擊潰這座城市,將原本就搖搖欲墜的老屋推向更邊緣的狀態,當時政府承諾大規模修復,卻因經費挪用與黑手黨滲透,多數補助只停在政治口號。
拿坡里最極端、最赤裸的混亂一面
西班牙區(Quartieri Spagnoli)位在拿坡里市中心西側,緊鄰托雷多大道(Via Toledo)和著名的卑斯開塔廣場(Piazza del Plebiscito),從海邊一路往山坡蔓延,是拿坡里房屋最密集也是生活氣息最強的地方。這裡由 12 條南北向、18 條東西向的狹窄街巷拼成,陽台上隨風搖晃的衣服之間,還卡著各種臨時收納的雜物,六層樓高、超過 400 年的老公寓像是隨時要滑落卻又穩穩卡住的積木。在16 世紀這裡曾是西班牙軍隊駐紮的要塞,後來逐漸成為居民聚居的密集街區。
拿坡里的街區權力結構,長期被黑手黨(Camorra)滲透,不同於西西里的 Cosa Nostra 偏向家族式組織,Camorra 更像是鬆散卻深入每個社區的地下組織。早在 19 世紀初,西班牙區就是黑手黨徵收保護費、控制地下市場、仲裁居民糾紛的區域之一,街角的臨時攤販、陽台加蓋、違建補強,幾乎都與黑手黨有關。政府補助也經常被黑手黨攔截或抽取,許多本來該用來修復公共空間的款項,最後都淪為黑手黨私下維護街區秩序的另類經費。Camorra 雖然被官方視為犯罪集團,卻也因為比市政系統更快、更直接地處理危機,讓居民在無奈之下轉為依賴。這種依賴與抗拒並存的關係,使西班牙區長期維持著一種看似無序卻不曾崩壞的狀態,也讓觀光客常把這種混亂誤讀為浪漫或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