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一場從記憶、歷史與渴望出發的策展

 

2025年第14屆台北雙年展以《地平線上的低吟》(Whispers on the Horizon)為題,由策展人山姆・巴塔維爾(Sam Bardaouil)與提爾・法爾拉特(Till Fellrath)共同策劃。展覽將於北美館登場,匯聚來自35座城市、54位藝術家,展出33件新作與現地創作,探索「思慕」如何成為一種穿越語言與地理的感知狀態。

 

從台灣歷史出發,一場關於「思慕」的國際共感展演

策展以「思慕」為起點,指向一種無法抵達的渴望,一種跨越時間、身分與地理的模糊能量。展覽概念圍繞三個物件:尪仔、日記、單車,取自李天祿的生命影像、陳映真的小說、吳明益的文學記憶。北美館館藏與故宮典藏亦組合展覽的時空背景,從陳澄波、陳進、陳植棋的繪畫,到器物與歷史典藏,讓作品與當代對話之餘,也在材料與時間中浮現更多關於「思慕」的感知層次。

 

 

伊凡娜・巴希奇,《氣動激情》,2020-2024,客製鑄造與熱彎玻璃、不鏽鋼、粉紅雪花石膏、吹製玻璃、氣息、氣動鎚、壓力、客製賽車排氣歧管、客製電路、麥克風、混音器、揚聲器、空氣壓縮機、蠟、白色雪花石膏、青銅、油畫顏料
莫尼亞・班・哈穆達,《Ya'aburnee (يقبرني (-) 未譯碎片 I)》,2025,塔拉大理石,106 × 85 × 15 公分
亨里克・奧利維拉,《減數分裂》,2014,膠合板、家具,93 × 147 × 83 公分,77 × 130 × 83 公分
王耀億,《合拍片》,錄像截圖


以年輕世代為核心

「地平線上的低吟」以台灣為策展背景,但問題意識並不限於本地,「思慕」像是一種移動中的語言,在當代世界裡時而靠近、時而遠離,像空氣中不斷轉向的氣流。從移動到失根,從消逝到重構,「思慕」像是被放大後的情緒分子,在每件作品裡都有不同密度。

「地平線上的低吟」由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與香奈兒文化基金共同支持。作為亞洲具代表性的雙年展,台北雙年展長期匯聚多方資源,拓展當代藝術的公共對話。中國信託自2015年起透過「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與「夢想家圓夢工程」等計畫,持續擴展藝文扶植的廣度與深度;香奈兒文化基金則以全球網絡支持創作者長期發展。

2025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

展期:2025.11.01-2026.03.29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https://www.tfam.museum/

莫娜・哈透姆,《小室》(局部),2012-2013,低碳鋼、手工吹製玻璃,共八件,170 公分,寬度與深度不定
2025 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山姆.巴塔維爾(右)和提爾.法爾拉特(左)
麗娜.拉蓓利代,《斜波研究》(又名,沉默者),2022,於法國 Lafayette Anticipations演出。
羅希尼・德瓦夏爾,《鏡日》(暫名),2025

文字:
影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