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肯藝術中心:倫敦人的情感樞紐與時代記憶

 

位於東倫敦的巴比肯藝術中心(Barbican Centre)以其粗獷派的風格和多元的藝術場域聞名,踏入這片建築空間使我們對生活歸於自然有更多想像空間。在這座混凝土和綠植交織的載體裡,倫敦人找到了一片生活的避風港,開啟了對空間建築與倫敦人關係的探索。

二戰之後也改變了建築的演化,做為功能主義之父的柯比意 (Le Corbusier) 用粗獷主義 (Brutalism) 描述對當下生活、環境的建築風格,透過巨大的比例、冰冷且結構分明的設計型式,來滿足二戰之後需要大規模重建的需求。

 

探索獨特的空間建築

由建築師事務所 Chamberlin, Powell and Bon 於 1950 年設計的巴比肯藝術中心(Barbican Centre)採用現代城市生活模式,規劃結合了前衛和歷久彌新的元素,使其在歐洲的建築中獨樹一幟,是倫敦交響樂團和 BBC 交響樂團的所在地。巴比肯藝術中心(Barbican Centre)不僅是歐洲最大的多媒體藝術中心,也是全歐洲最大的表演藝術中心之一。

巴比肯藝術中心(Barbican Centre)如同一個龐大的堡壘矗立在倫敦的心臟地帶,其粗野派的外觀給人一種獨特的視覺衝擊。建築師們透過混凝土的表面和邊角的設計,展現了內部粗獷卻光影細膩的設計。進入其中,能發掘出一個錯綜複雜的空間迷宮,廊橋、平台和水景相互交錯,彷彿進入了一個粗野而又藝術的舞台。每一步都是一次靈感的觸發,內部的空間細節令人著迷,走過廊道和橋樑,它們交織在一起,引導你穿越這座建築。曲線和直線對比,粗獷的線條和柔和的光影交會成一個獨特場域。

 



倫敦人的情感樞紐

對倫敦人來說,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巴比肯成為了他們與這座城市的情感樞紐,逃離喧囂的避風港。隱藏的室外空中花園和溫室,與自然相伴,倫敦人與巴比肯似乎建立了一種特殊的情感聯繫,此處能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安寧。強調建築材料本身的質感和獨特性,追求與自然環境的融合,空間建築將藝術和倫敦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當初的建築概念從社會層面來看,是為了緩解因為戰後居住短缺的狀況,回到現今的巴比肯依舊擁有兩百多間的居住空間,帶有城市景觀的陽台、現代感的室內設計,而當初大膽的花園空間設計,也符合現代人對居住生活的文化體驗與需求。佇立在倫敦的巴比肯成為了過去時代的象徵,也為倫敦人設定了全新的生活嚮往。

 


文字:
影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