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隻在廣場上舉起鏡頭的手,是戰地現場貼近塵土的視線,它也可能是你手機裡沒有對焦的那張照片,那張拍得太快、再也無法重來的片刻。
攝影的民主同時也指向視野的共享,第一屆台灣國際攝影節 TIPF,以「民主的相機」為題,讓影像轉化為一種集體經驗的生成裝置。在集體記憶持續轉動、觀看方式改變的年代,這場以 C-LAB 為基地的展覽同時回望攝影的歷史與未來。影像是一種權力,也是一種開放,民主則是在現場持續發生的過程。
重新定義攝影的制度邊界
第一屆 TIPF 台灣國際攝影節由內容扎實的國際論壇揭開序幕,邀請全球頂尖攝影策展人、研究者及藝術家來台,包括:美國國家藝廊攝影部主任暨創始策展人莎拉・格林諾(Sarah Greenough)、德國 Steidl 出版社創辦人格哈德.史泰德(Gerhard Steidl)、藝術家暨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首位及唯一台灣成員張乾琦,以及多位來自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攝影美術館的策展人。講題聚焦「攝影」、「藝術」與「民主」三者之間的關係,從機構典藏、策展、出版、創作實踐到公共參與等不同面向出發,探討攝影藝術的本質與流變,及其在不同文化脈絡下的發展歷程與當代意義。
由 Lightbox 攝影圖書室發起,邀請沿岸制作、動態自造實驗室共同協作的「Made in Democracy —— 民主相機計畫」,是一項從攝影出發、回應當代民主想像的實驗性提案。嘗試在有限資源下,打造一台由民主國家設計與製造的熱感應相機。這台民主相機所使用的材料與零件,包括主機板、機身、感應元件、線材與耗材,皆來自台灣或其他民主國家。從設計方式、製造流程,逐步鬆動生產鏈與消費者、創作者與觀眾之間的既定關係。